http://www.altitude3842.com 2022-07-19 17:39:59 來源:閩清新聞網
閩清新聞網訊 伴嶺村位于桔林鄉西北部的,是閩清縣六個革命基點村之一。這里是中共閩東特委機關舊址,也是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途經地。1985年就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老區村”的光榮稱號。
這是一個充滿紅色記憶的革命老村。這里有黨組織,有武裝隊伍,有參加游擊隊的群眾,是福建省委重要的地下交通要道。為了迎接解放,一批紅軍將士和黨的地下工作者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他們為革命勝利做出貢獻,先烈們舍生忘死、矢志不渝的革命奉獻精神,也給閩清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每逢假日,一輛輛的旅游班車開進了伴嶺村。游客們在這里重走紅軍路、吃紅軍飯,聽紅色故事,重溫革命志向,學習黨史,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和黨性教育......
這一車車的游客,給村里帶來了人氣,也帶來了經濟效益。
而這,正是伴嶺村黨支部帶領著全村人民,在深入挖掘紅色革命資源的基礎上,立足村莊自身優勢,打造的集“紅色伴嶺· 綠色生態”為一體的,“紅旅+農旅+研學”融合發展的“紅色”振興發展之路。
伴嶺紅色資源豐富,紅色底蘊深厚。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伴嶺村黨支部利用村里閑置的伴嶺小學,投入130萬元資金,把它改造成了——伴嶺革命教育基地,建設了會議室、客房、紅色展廳等,結合“重走紅軍路”等紅色旅游路線,實現月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
借助打造伴嶺紅色美麗村莊的機會,伴嶺村黨支部有效利用中組部、財政部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專項資金145萬元,進一步,提升伴嶺革命教育基地,打造紅軍生活館、紀念館等,進一步鼓濃紅色氛圍,讓紅色文化變得可學、可看。結合打造的詹海水紅軍聯絡站及10公里“紅軍路”,持續豐富紅軍路紅色研學線路,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提升紅色鄉村游內涵。
同時,推動伴嶺村紅色資源挖掘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齊頭并進,整合伴嶺村革命遺址、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等內容,聚焦產業發展、村貌提升、組織建設、鄉風文明等重點工作,致力于把伴嶺村建設成為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風廉政教育為一體的紅色旅游生態村。
這是伴嶺村黨支部,在鄉黨委政府的指導支持下,聚焦桔林鄉萬畝橘橙,依托紅色旅游引流,提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將桔林鄉紅色革命資源與綠色生態資源相結合,“抱團”走出鄉村振興之路。
伴嶺村地處高山,村民收入主要以種植蜜柚、臍橙為主。尤其是這里產出的柑橘“紅美人”,以水分足、口感香甜而著稱,而且每斤的售價都在15元左右。這也讓它成了村民心中名副其實的致富金寶貝。
發揮生態優勢,2022年初,伴嶺村里,以“紅美人”為主的好產品,走進了縣城的“梅好桔林”特色農產品體驗店,經過統一的篩選包裝,提升了產品附加值,真正實現了增收。
在2017年以前,伴嶺村還是桔林鄉的5個貧困村之一。2016年,伴嶺村黨支部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充分開發當地紅色文化,把紅色基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大力發展老區經濟,改變老區面貌,實現了美麗鄉村蛻變,成功“脫帽”貧困村。2020年,村集體實現經營性收入12萬元。
血脈傳承的紅色革命精神,一直激勵著伴嶺村無數的黨員干部奮勇前行。進入新時代,他們高舉紅色旗幟、牢記光輝歷史、厚植紅色基因,將“紅色精神”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立足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優勢和綠色生態環境,伴嶺村通過將紅色革命資源與綠色生態資源相結合,蹚出了一條,新時代“工農兵”融合“紅旅+農旅+研學”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記者 吳玉晶)
- 全縣醫改工作部署會召開(2022-07-19 17:18:43)
- 閩清縣庫區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扶示范區項目即將建成!(2022-07-19 17:05:17)
- 閩清縣職工講解員技能競賽圓滿舉辦(2022-07-19 16:35:09)
- 身邊的榜樣|劉麗花:責任在肩 用愛與希望續寫生命華章(2022-07-19 16:23:11)
- 一見清心 | 夏天最美的交響樂 金沙墘面村的瀑布太美啦(2022-07-19 11:59:58)
- 閩清新聞2022年7月12日(2022-07-13 09:52:18)